已满i8点此进入i3浏览器_大象秘密入口3秒自动进入_大象精产品一区区六六六

简体版 | 繁体版 | English
水晶文化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水晶文化 > 水晶文化
如何发掘天然水晶的意境美 打造水晶佛造像艺术精品
更新时间:2019-03-06    信息来源:    作者:苏明贤    点击数:

  [摘要]受佛教文化的影响,水晶佛雕作品深受佛教信仰者及其他民众的 推崇和喜爱。然而,由于我们一些从业者没有将文化要素融入水晶产品中,水晶工艺品只是一块被雕刻过的石头,毫无艺术品位。大多水晶雕刻品单调乏味,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。面对这一现状,近年来,笔者一直潜心研究探索,

  试图解决这一现实问题。本文从水晶石材、佛文化的渗透、设计加工者的心灵感悟等三个方面有机统一,谈谈如何雕刻高品位水晶佛雕作品。

  [关键词] 水晶 佛造像 雕刻

  水晶文化历史悠久,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赞美的诗句:“映物随颜色,含空无表里。持来向明月,的礫愁成水”,并赋予极富美感的雅称:水玉,水精,水碧等。水晶是一种具有灵性的美石,亿万年来,她不断吸取日月之精华,汇聚山水之灵秀,形成了出尘的气质和神秘的内涵,更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,因此也被尊奉为佛家七宝之一。那么,如何借助天然水晶包裹体材质,将佛的庄严与法的深遽凝于一体,打造当代水晶佛造像艺术的完美,是本人近几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探索的问题。

  一、因材施艺,发挥天然水晶的意境之美

天然水晶意境之“意”,是作者的主观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。意 境之“境”,是创作要素或画面中蕴涵的境界。换言之,意境之“意” 就是情或神,即情感、情意或神采、神气、神韵和神思;意境之“境” 就是景或形,即景象、景状、景貌或形式、形状、形貌。形是神的外貌或形象;神是形的内核或灵魂。赏石审美就是化景思为情思,达到 情景交融、神形兼备。

  要做到水晶佛造像的情景交融和神形兼备,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 统一的原则,遵循艺术创作规律,才能产生艺术感染力。这就要求创 作者必须从晶石表面的形境出发,合情合理进入某种意境,并能集中 反映佛教题材的某种气势、形态、神韵、灵感等。为此,创作者应注 意探寻天然水晶所包涵的“气”、“势”、“情”、“韵”、“灵”、 “神”等特征元素。气,是指水晶蕴涵的生气、生机、气势、气质等 特色。通过创作者能从石形或阃面中可感觉到的某种流动的“东西”, 或者可感觉到笼罩在其上某种符合佛学的精神特点、特色。如从天然 水晶的直观面表现出的气质特征,景物画面表现出的生机盎然特征、 气势特征等,是创作者采塑灵感的前提。势,是指水晶中超凡的力量, 所表现的起势、收势、蓄势、引势、声势、趋势等内涵。石以势为奇, 有势则有力。势不仅是力量的显示,而且还是事物变化规律、发展方 向的表述。创作者必须依势量体勾勒创作轮廓。情,是指蕴涵在水晶 中的情趣、情调、情感等精神特色。创作者的情感是因特定景物或生 活条件所引起的。因此,创作者要挖掘水晶原石中的情和意,不能脱 离其本质审美要素,必须把水晶品格化、人格化,才能有效发挥寓意 拟人的艺术价值。否则,只能停留在艺术表象而无文化内涵,唯美而知美。韵,指天然水晶原石中具有的形、色、质、纹、呈像等所组成的节奏和旋律感。水晶的色调变化、纹理结构变化、形体变化等都可显示节奏和旋律感。创作者要因形纹利刀,不能阴阳颠倒。灵’是指从整体结构上上笼罩卷一缕游动的灵气,即精神意境特征。这足创作者灵感悟性的潜质。神,是在审美中以形传神,强调“神似”。水晶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反映其独特性格的神气。创作者只有充分领略 水晶奇石的意境美,才能做到比例适当,层次分明,疏密有张,主题 突出,才能创作出自然、优美、真实、生动的艺术品。

  二、延续传统,创新当代造像艺术新体系

  水晶区别于其他玉石最大的特性就是通透与灵动,有着出尘的气息和神秘的内涵,她不仅有其他玉石的静态美,更有立体的动态美,水若冰晶,动静相宜。充分利用天然水晶丰富的自然内涵,将她所呈现的景色包罗了世间万象,让观赏者以不同的心境来体会那份独有的美。本人早期也从事翡翠白玉等其他玉石的雕刻创作,1995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水晶,被其独特气质所打动,并究其特性运用于佛教艺术,从此开始了专业创作水晶•佛教•艺术三者之融合。二十年来一路研究摸索,通过对不同材质间的横向联系比较,对水晶的认知感受也更加深刻。它既不似白玉的柔,也不似翡翠的刚,她是刚与柔的浑然天成。水晶徇丽多彩,但更有着独特的肌理效果,其可塑性非常强,表现力非常广泛。每一块水晶虽是天然而成,却个性迥异, 其多彩的发丝、奇妙的包裹体、通透的晶体,甚至粗砺的原皮,都在 向人们透示出它的唯一性。丰富的内在景致透过纯净的晶体,它所呈 现的意境是神圣高远的,刚与柔,光与影,宁静与飘逸,绵丽与禅定 都能在同一块水晶之中达到和谐统一。

  在20多年的雕刻生涯中,本人既继承着自五胡十六国以来的造像传统,又融人了当代造像艺术的全领悟,积极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水晶佛造像艺术体系和创作格局。充分发挥天然水晶雕刻在“圆雕、浮雕、透雕、线刻、反雕、借景、借色、借形、阴雕、阳雕、虚实兼并” 等技艺手法上作用。并结合镶嵌点缀及亚光、亮光等现代工艺,琢磨抛亮天然水晶的新思路、新工艺、新手法与一体。以佛教造像的历史传承为主,以水晶的出尘气息为基础,融会了宗教的神采与材质的品质,创作了《佛法无边》、《六道轮回》、《极乐世界》、《千手观音》、《四大菩萨》等一系列作品。这些作品,依据天然水晶质地、块度、形态、 色彩和其它玉石所不具备的包裹体、水胆等特点,以其晶莹剔透为特 色,丰富多采的造型、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雕刻技艺,采取 会意传神、谐音借意、绘画篆刻组合、镶嵌点缀等近现代文化艺术手 法,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风格,具有时代艺术价值。称得上是“中国一绝”。

  三、将佛性与自性凝于心间,在水晶的澄激空灵中潜心体道

  从古至今,由于各种政治经济的原因,玉石并没有给艺术家太多的创作空间。试想一下,当玉料上万甚至几万一克的时候,作为一个创作者他还敢下刀吗?材质是决定其艺术特色的根本,水晶也不例外, 它不仅有丰富的内涵,还有一定的体量,更具有一定的经济性。通透 的水晶将其内在毫无保留的呈现给观者,一览无余。不同时间,不同光线,不同角度去审视,都会有不同的感悟。

  在当今水晶雕刻领域,需要传承发展优秀技法,也需要彰显独特 艺术风格。同时更应鼓励对水晶创作的新追求,这种追求是基于传统 之下的,是有积淀的创新,在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上的创新。这包括造型,工艺等,其次是手法和形式上的创新,再次是对新题材的探索,是有思想内涵的变革。要对艺术掌控有着精准的力度,不满足于简单的艺术表现;而是要时时将其激荡于脑海中的思想,借助水晶的语言表现出来,追求造型上的现代感与美学理念上的圆融无碍,将创作者的意念与水晶完美结合,达到一个和谐的高度。作为水晶艺术,更应摸索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,创意而有活力地诠释中国的传

  统文化与历史。

  水晶所特有空灵气质与内涵,启发了每位水晶创作者的理念与技法。本人在创作初期,对材质如何运用,题材如何表现,意韵如何传达,都没有可资的借鉴,而佛教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,又需要一定的慧根来度诚体悟。真如自性,非一相,非异相,非非一相,非非异相,如何把它意到神达地展现出来,就需要创作者切身的体悟和践行。

  结语

  只有对水晶更深刻充分的理解与感悟,在挖掘新意的基础上,将水晶的原料美与工艺技法完美结合,借助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,汇成虚实结合,情景交融的艺术形式。要以水晶的自性特征为基础,把水晶的通透灵动表现出来,结合现代审美,更多的融入当代艺术的思想理念,注重作品的原创性,思想性。在水晶造佛中追求的宗教内涵与艺术构想的平衡,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,以艺弘法,将艺术归结于思想和精神,在创作中渐悟,感受着人世间的一切真诚与美好,

  用它感染着世人,虚其心,静其意,度人无量。诸般神佛在水晶与铊

  砂的无量轮回中直指人心,心现菩提。

  参考文献

1、孙睿《提升水晶文化艺术品位的几点思考》百度网2014年11月5日访问
2、忤应文《雕佛其实就是雕自己一—浅谈水晶佛雕的理念与技法》
3、徐振杰《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》,山东大学,2006年